从2017年动工到2019年9月第一批研究生入驻创新港,创新港在这片开阔的土地上拔地而起。万千人的力量汇聚可成江海,但其中也夹杂着汗水的辛咸。我们今天跟随航天学院硕0093班的“新港景事,悉心毕力“系列采访活动,从航天学院建设创新港的角度来听一听创新港飞速建设的背后到底有怎样的动人故事。
老一辈交大人的西迁是克服了千难万险,从遥远的黄浦江边来到兴庆湖畔,而今我们这一代人要完成从兴庆湖畔再到渭河之滨,我们也应当有和老一辈交大人同样的勇气。航天学院在创新港落成之前连续两年都开展了跑港活动,就是要用脚步丈量创新港的每一寸土地,用实际行动表明我们建设创新港的决心。
理想中的新港“小镇”应当是吃、住、行、学面面俱到,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航天学院拥有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搬迁难度可想而知,在搬迁亚洲唯一一台MTS双轴材料试验系统时还拆掉了兴庆校区实验室的外墙。但是为了解决在港同学们实验难的问题,航天学院没有因为困难而退缩,成为了实验室搬迁最彻底的学院之一。
“我们最大的期望就是学生们在这能够安心地去学习、去科研,能够出成果,能够承担国家的重大项目,能够解决国家未来的‘卡脖子’的问题。如果说我们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建这个平台,我们很多老师付出再多也没关系“,陈书记如是说。
为了给同学们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创新港的点点滴滴都包含着老师和同学们的心血和情感。给新同学工位上准备的绿萝蔫了,是陈书记和学生拿着桶一盆一盆浇活的;党员之家的入党誓词,是由李老师带着高年级学生们一个字一个字地贴上去的;原本已经安装好的热水器拆了又换,是老师们希望同学们在繁忙的学业之余能够喝上一杯温度合适的水。
我们的辅导员李昱静老师在回想起第一批新生顺利住进新宿舍的那一天仍为之动容:”看到学生们顺利地在新的环境开始新的学习和生活,那我们建设创新港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大家都抱着同样的期望和信心:“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大平台下,我们要相信创新港能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栋梁,就像我们交大西迁给西部带来了很多的人才支撑是一样的。”做为第二批入驻创新港的学生,我们既是幸运者又是开拓者,创新港依然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畅想的空间。把这里的一切当做我们自己的家,完成我们这一代人的“小西迁”,在创新港这片有无限可能的土地上,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